高压压敏电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子元件,在高压电路中起到保护作用。它可以自动调节电阻值,保护电路设备不受损坏。在实际应用中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型号和规格的高压压敏电阻,并使用严格的控制和测试手段,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保护作用。
高压压敏电阻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,电阻值随电压变化幅度大,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电路进行保护;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,如果超出压阻范围,容易造成短路或开路,因此需要在使用时进行严格的限制和控制。 压敏电阻坏了对电路板有什么影响。北京防雷压敏电阻制定
压敏电阻是一种能够随着外部压力的变化而改变电阻值的电子元件。
它具有体积小、重量轻、响应速度快、寿命长等特点,在电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
14D471K参数详情如下:
交流电压:300V
直流电压:385V
压敏电压:470(423-517)V
钳位电压:775V
峰值电流:50A
浪涌电流:4500A
额定功率:0.6W
电容:430PF
陶瓷片直径:14mm
压敏电阻20-471K参数详情如下:
交流电压:300V
直流电压:385V
压敏电压:470(423-517)V
钳位电压:775V
峰值电流:100A
浪涌电流:6500A
额定功率:1W
电容:850PF
陶瓷片直径:20mm 安徽7D471K压敏电阻厂家现货压敏电阻坏了怎么办。
大气过电压是由雷电引起的,大部分是感应过电压。雷电放电对输电线路产生的过电压很高,高达100~10000v,危害极大。因此,电气设备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大气过电压。可以使用压敏器。它通常与设备并联。如果电气设备的残压很低,可以采用多级保护。过电压会在触头之间产生电弧和火花放电,烧毁触头,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。由于压敏电阻触点受到高电位分流器的保护。
操作过电压是电路工作状态突然变化,电磁能迅速转换释放时产生的过电压。为了防止这种过电压,压敏电阻器可以用来保护各种电力设备和电动机。
在现代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中,浪涌电流是常见的故障。
浪涌电流,也被称为过电压冲击电流,是一种短暂而突然的电流波动现象,可能由电力系统突发故障、设备故障、运行调整或天气因素(如雷击)等引起。这种突然的高幅值电流波动,可能对设备和电路造成严重损害,引发火灾。
一般来说抑制浪涌电流可以用热敏电阻,但除了热敏电阻可以抑制浪涌电流外,压敏电阻也可以抑制浪涌电流。
因压敏电阻具有非线性伏安特性,在电路承受过压时,通过其非线性伏安特性,将电压钳位到一个相对固定的电压值,从而吸收多余的电流以保护电子元件,防止电路过电压过载。当电路中出现浪涌电流时,压敏电阻的阻抗会迅速减小,使大部分浪涌电流通过压敏电阻而绕过其他电路元件,从而避免了对这些元件的损害。 南京压敏电阻销售厂家。
220V的交流电源,在选择压敏电阻时,应考虑以下几点:
压敏电压范围:对于220V~240V的交流电源,选用压敏电压在470V~620V之间的压敏电阻较为合适。这样的选择可以降低故障率并延长使用寿命,但可能会使残压略有增大。
标准选择:对于标准220V输入的开关电源,可以选择10D471K或14D471K的压敏电阻。
压敏电压:也称为击穿电压或阈值电压,是指在规定电流下的电压值,通常是用1mA直流电流通入压敏电阻器时测得的电压值。例如,如果用电器的额定电源电压为220V,则压敏电阻的击穿电压V1mA可以选在470V~480V之间。通用原则:在交流电路中,压敏电压应选用为额定电压的2.2~2.5倍;在直流电路中,应选用为直流电压额定值的1.8~2倍。
综上,对于220V的交流电源,合适的压敏电阻应具有470V~620V的压敏电压范围,具体选择可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。同时,应注意压敏电阻的通流容量和固有寄生电容等因素,以确保其在特定应用中的适用性。 南京压敏电阻生产厂家。安徽7D471K压敏电阻厂家现货
压敏电阻10D471与14D471参数区别是什么。北京防雷压敏电阻制定
压敏电阻在每个电路之中有三个功能,过压保护,防雷要求,和安全调整测试的需要。
电路中的电压超过压敏电阻的电压时,压敏电阻的电阻值会迅速下降,起到分流和限压的作用。如果电路之中没有保险丝,压敏电阻,也就是电阻值在一定的电流和电压范围之内随电压变化的电阻器,就会爆裂、损坏,失去保护作用。
压敏电阻常与熔断器一起使用,用于雷击或其他过压保护。电路中的电压超过压敏电阻的电压时,压敏电阻的电阻值会迅速下降,起到分流和限压的作用。同时,保险丝也会在电路之中熔断而起到保护作用。 北京防雷压敏电阻制定
文章来源地址: http://dzyqj.m.chanpin818.com/dianzuqi/ymdzq/deta_24617230.html
免责声明: 本页面所展现的信息及其他相关推荐信息,均来源于其对应的用户,本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 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核实后进行删除,本网站对此声明具有最终解释权。